什么是统计终结性?
统计终结性是你的交易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学确定性(假设没有发生51%攻击)。 关键洞察:在 Quai Network 中,zone 链交易可以独立于 prime 链确认实现统计终结性。这是革命性的。 传统系统:- Zone 交易发生
- 必须等待 prime 链确认
- 不确定期 = 分钟到小时
- Zone 交易发生
- 通过熵累积实现终结性
- 确定期 = 秒
独立性的重要性
依赖的问题:- 如果 zone 终结性依赖于 prime 区块,攻击者可以针对 prime 链
- 扣留单个 prime 区块会影响数千笔 zone 交易
- 创造系统性漏洞
- Zone 链比任何单个 prime 区块更快地累积熵
- 即使”最幸运”的 prime 区块也无法克服 zone 链熵累积
- 每个 zone 都具有自主安全性
数学:最大扣留攻击持续时间
问题:攻击者通过扣留 prime 区块最多能延迟终结性多长时间? 设置: 想象一个攻击者找到了”最幸运”可能的 prime 区块 - 一个具有63个前导零后跟1的哈希。这是极其罕见的,会从系统中移除最大熵。 计算:- Zone 区块时间:10秒
- 最大攻击持续时间:10个区块 × 10秒 = 100秒
- 典型终结性:1个区块 × 10秒 = 10秒
为什么攻击在实践中甚至更短
完美风暴要求: 100秒最大值假设攻击者极其幸运且 zone 区块极其不幸:- 攻击者运气: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 prime 区块(万亿分之一的机会)
- Zone 不幸:Zone 区块连续10个区块移除最小熵
- Zone 区块通常超过最小熵要求
- 这进一步缩短了任何可能的攻击持续时间
- 大多数扣留尝试会在1-2个 zone 区块内失败
底线:几何 vs 线性安全
传统 PoW(线性):- 工作通过加法累积:10 + 10 + 10 = 30
- 单个强大区块可以克服多个弱区块
- 允许更长的扣留攻击
- 熵通过乘法累积:1/1000 × 1/1000 × 1/1000 = 1/十亿
- 多个区块很快变得不可能克服
- 实际上消除了扣留攻击
成功攻击的极端稀有性
统计现实: 只有 1/2^40 的区块(约1万亿个)移除足够的熵来实现甚至单个区块的扣留攻击。 时间尺度: 以10秒的 zone 区块时间,这意味着成功的单区块扣留攻击大约每35万年发生一次。 实际安全性: 对于日常用户来说,扣留攻击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担忧。你的交易终结性在秒内得到数学保证,无论攻击者尝试什么。关键要点:PoEM 的几何熵累积使扣留攻击不仅不切实际,而且在现实世界使用中在数学上可以忽略不计。